IEEE 802.1Q 隧道 (QinQ) 是为多客户的数据流经过服务提供商网络而设计的。 即使当不同的客户使用同一个内部 VLAN ID 时,QinQ 隧道也被用于维护指定的客户 VLAN 和二层协议配置。 当客户的数据帧进入服务提供商网络时,客户的数据帧会被插入服务提供商网络的 VLAN (SPVLAN) tag , 当客户的数据帧离开服务提供商网络时,会被剥去此 tag 。
使用 VLAN > 隧道 (全局配置) 页面来设置交换机的 IEEE 802.1Q (QinQ)隧道模式, 该隧道模式被用于传输经过服务提供商城域网的二层数据流。 如果连接端的客户是用非标准的 2 个字节的 ethertype 来识别802.1Q tagged 帧, 则我们可以为隧道端口设置全局的 Tag 协议标识符(TPID)值。
设置交换机为 QinQ 模式。(默认:Disabled)
Tag 协议标识符 (TPID) 指明了隧道端口入口包的ethertype 。 (范围: 十六进制格式 0800-FFFF ; 默认: 8100)
使用此字段设置自定义802.1Q ethertype值。 此功能允许交换机与不使用标准0x8100 ethertype的第三方交换机进行互操作,以识别802.1Q标记的帧。 例如,如果在中继端口上将0x1234设置为自定义802.1Q以太网类型,那么将包含该ethertype的传入帧分配给标签包含在ethertype字段之后的VLAN,就像使用标准的802.1Q中继。 到达包含任何其他ethertype的端口的帧将被视为未标记的帧,并分配给该端口的本地VLAN。
指定的ethertype只适用于以上行链路模式配置的端口(如配置接口页面上指定的)。 如果端口处于正常模式,则TPID始终为8100.如果端口处于Access模式,则接收的数据包将作为无标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使用 VLAN > Tunnel (配置服务) 页面创建 CVLAN 到 SPVLAN 映射表项。
命令用法
进入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路由器的客户报文的 inner VLAN tag 映射到 outer tag, 表明服务提供商vlan 将会通过 802.1Q 隧道负载这个流量。缺省情况下,outer tag 基于 边缘路由器的入口默认 VID 以透明的方式运行。
如果inner tag 中有优先级位域,这些会被复制到 outer tag。这允许服务提供商 基于指定的优先级和合适的排队管理在穿越隧道中间节点中提供区别服务。
相对于依靠标准服务路径和优先级队列,QinQ VLAN 映射可以通过定义一系列区分开的服务路径 来跟随穿越服务提供商的网络来为来自指定入口客户VLAN增强服务。
注意所有的定制接口都应该被配置为 access 接口(用户-网络 接口)和服务提供商接口的 uplink 接口(网络到网络接口)。使用下一章描述的配置页面设置一个端口为 access 或者 uplink 模式。
命令参数
端口标识。
inner VLAN 标签的 VLAN ID 。 (范围: 1-4094)
outer VLAN 标签的 VLAN ID。 (范围: 1-4094)
按照“在交换机上启用QinQ隧道”的指导,在交换机上建立QinQ隧道。 然后使用VLAN>隧道(配置接口)页面为任何参与的接口设置隧道模式。
命令用法
在配置隧道接入端口或隧道上行端口之前,使用“配置全局”页面将交换机设置为QinQ模式。 如果连接的客户端使用非标准2字节ethertype来标识802.1Q标记的帧,也设置隧道访问端口的标记协议标识符(TPID)值。
然后使用配置接口页面将边缘交换机上的接入接口设置为接入模式,并将连接到运营商网络的交换机的上行链路接口设置为上行链路模式。
命令参数
显示端口或者 trunk 列表。
端口标识符。
Trunk 标识符。
设置端口的 VLAN 成员模式。
端口操作以正常 VLAN 模式。(默认设置)
配置 QinQ 隧道,是为了在数据流通过服务提供商网络时,让access 端口分隔和保留 各个 VLAN ID 。
配置 QinQ 隧道,是为了在服务提供商网络中,让 uplink 端口连接到另一个设备。